不会,有用户隐私协议
全民AI绘画热潮背后,各种问题也浮出水面,得让这个概念“再飞一会儿”。先将AI绘画背后科技与人文的矛盾这种哲学问题搁置一旁,现实考量下,首当其冲的是AI绘画引发的版权问题。AI吸收了海量艺术家创造的作品,从而可以轻易地展现人们想要的任何风格。这让画家感到紧张——毕生所学,竟不如轻松地输入几个字?更紧张的是那些靠数字制图为生的图像从业者,如游戏、电影、工业设计等行业,他们看到迅速迭代进化的AI绘画,直呼“原地失业”。
AI绘画能狂飙突进,背后是对艺术家作品中各种元素和形态的随意抓取和学习。艺术家每一次新的创作,都在训练一个无形而强大的对手。尽管很多艺术家提出抗议,宣布禁止AI学习自己的作品,但AI开发者正加班加点升级系统,无暇回应。
开发者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,是因其行为的违法成本较低。只要不涉及商业用途,仅使用AI软件进行学习训练,就不存在侵权行为。某些后台比较“聪明”,在AI绘画程序中的用户协议中规定,AI产出的图不得进行公开与传播,倘若因此引来索赔或其他损失,由用户担责。如此模糊的侵权责任界定,让派配巧版权保护成了空中楼阁。
AI绘画是一个工具,在平台和用户之间,有一个侵权的风险点——隐私泄露。有多位网友表示,自己在使用AI绘画后,收到了疑似诈骗电话,怀疑个人信息泄露。而相关AI小程序平台也表明,使用者上传到平台里的公开内容,哪怕是私人照片,都默认已授权给平台,算是让渡了个人隐私的部分权益。在享受“低门槛”的高科技绘画创作体验时,网友也应该时刻警惕和关注自己的隐私泄露问题。
同样让人担忧的是,AI绘画还有一些危险倾向。在自由创作和发布的情况下,用户可能会制作出暴力等内容令人不适的图像,也有可能滥用生成后的真人面孔图片,导致深度伪造、有害信息横行。各大平台每天会生成海量图片,单靠软件、人工结合的审核模式,难免捉襟见肘。
值得关注的是,投资界正在进入AI绘画这片蓝海,在可预见的将来,伦理、版权、安全问尘键题尚未解决,新一轮井喷式增长将带病前行。让AI绘画卖毁“飞一会儿”的同时,相关部门在法律和监管措施的跟进上,也应加紧脚步,为其良性发展保驾护航